您的位置:首页 > 健康教育 > 健康教育

肺炎、流感、新冠后应如何做好呼吸康复?

发布人:东风医院    发布时间:2024-08-06


冬季肺炎、流感、新冠呈现高发,引起咳嗽、咯痰、咽痛等呼吸道感染症状,那么应该如何做好呼吸康复呢?[图片]

-   什么是呼吸康复   -

[图片]肺康复也称为呼吸康复,是康复医学中的分支。肺康复是指在全面整体评估患者后所进行的综合性干预措施,但又不仅仅局限于运动训练、教育和行为改变。
目的是改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况,并促使其长期依从于促进其健康的行为。[图片]

-    康复前评估    -

[图片]肺康复前需要评估,无评估不康复。
1.能不能做?——安全性评估
2.要不要做?——适应症评估
3.需要做什么?——适宜项目评估
4.效果如何?——有效性评估[图片]

- 常用的康复技术有哪些 –

[图片]常用的肺康复技术有:体位变换与管理,气道廓清技术,胸廓放松与松动技术,呼吸肌训练,呼吸训练,主动/被动运动训练,咳嗽训练,疼痛管理、姿势控制、核心肌群训练,神经生理促进疗法,中医理疗,音乐干预、心理干预、康复宣教等。[图片]

一、气道廓清技术对于痰多咳嗽的患者,想要有效治疗咳嗽,就必须先揪出潜伏在咳嗽背后真正的“元凶”——黏附在体内的痰液,痰液里有很多蛋白质成分,一旦粘附细菌痰液就成了很好的培养基,使细菌得以快速繁殖,从而导致二重感染及继发感染。因此,排痰是关键。[图片]


气道廓清技术通过利用物理或机械方式作用于气流,帮助气管、支气管内的痰液排出,或诱发咳嗽时痰液排出。包括雾化吸入、拍背排痰、机械冲击、震动排痰等。


[图片](拍背排痰方式示意图)

[图片](拍背排痰方向示意图)[图片]

二、主动呼吸循环技术主动循环呼吸技术是一种灵活可自主控制的弹性治疗和康复呼吸训练模式,具有适用范围广,可改善肺功能,预防肺功能预防肺塌陷,不加重低氧血症及气流阻力,避免咳嗽引起的疲劳,经济,方便的优点。它包含三个部分:呼吸控制、胸廓扩张技术、用力呼吸技术。       第一阶段:呼吸控制:放松、调整呼吸    

      方法:将手放于腹部,用鼻子吸气,肚子鼓起来,然后用嘴缓慢吐气,呼气时腹部凹陷,一组5次。

[图片]




       第二阶段:胸廓扩张运动着重于吸气的深呼吸


    方法:保持肩颈放松,双手放在胸廓两侧,通过鼻腔尽可能长、慢且深的吸气,完全吸气后屏住呼吸3秒(关键点),缓慢呼气(最多连续3~5个,反复进行容易出现过度通气,可能诱发头晕)。

       第三阶段:用力呼吸技术:采用“呵气”或“哈气”方式,进行1~2次用力呼气,通过有效的咳嗽,将痰液直接咳出


    方法:缓慢吸气,吸气时保持嘴和声门开放,用力呼气发出“呵”或者“哈”的声音。

   1. 用鼻子长吸气,用嘴巴做一个短的快速哈气。

   2. 用鼻子短吸气,用嘴巴做一个长哈气。

[图片]

三、呼吸肌训练


   呼吸训练——改善呼吸肌力量和耐力,改善肺功能。
   如缩唇呼吸、吹纸片、水中吹泡泡、吹气球等。


[图片]




[图片]

四、呼吸体操作用:维持和改善胸廓、呼吸肌的活动性、柔软性、减轻精神和肉体紧张。
郑氏卧位康复操
1.空中踩车:患者取平卧位,屈膝抬高双腿,上半身保持不动,两小腿在空中交替坐做空踩自行车的动作,直到做到脚踩不动为止。
2.拉伸起坐:患者双手拉住床边,利用上肢力量将上半身拉起至坐直,然后维持5秒,然后再次躺平。
3.桥式运动:患者取仰卧位,膝关节屈曲,双足底平踏在床面上,用力使腰部抬离床面。[图片]




[图片]

五、注意事项可根据实际情况使用不同的循环组合。当患者学会正确的训练方式后,可以在家独立完成训练。需要注意的是,常采用半卧位或坐位,操作前需听诊确定痰液所在位置;若痰液粘稠,操作前应先行雾化吸入;操作中如患者出现疲劳,需立即进行呼吸控制或休息。


[图片]

-  中医康复科  -

[图片]中山市东凤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是集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教学为一体的科室,包括中医内科、中医骨伤、针灸、推拿、中西医康复、中医治未病等多个专科,设有门诊部及住院部。目前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8人,其中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2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2人,康复主管技师1人,康复技师4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名,本科生14名。

[图片]


    科室设备齐全,设有敷药室、针灸室、推拿室、艾灸室、中药熏蒸室、牵引室、理疗室、运动治疗室、作业治疗室等。诊疗范围包括:
神经系统疾病:中风后遗症、神经损伤、颅脑损伤后遗症、眩晕、面瘫等;
骨科关节疼痛: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关节炎、关节扭伤、肌筋膜炎、头痛、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脊柱侧弯等;
内科疾病:失眠、耳聋耳鸣、呃逆、胃肠道疾病、呼吸道疾病。
儿科疾病:小儿斜颈、发育迟缓、脑瘫,儿童体质调理等。
妇科疾病:痛经、月经不调、月子病等。
皮肤科疾病:带状疱疹、慢性湿疹、痤疮等。
中医康复科就医指引:
门诊部:门诊3楼
住院部:住院部6楼综合科
联系电话:0760-2259 5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