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院概况
医院简介
领导班子
荣誉资质
医疗设备
医院环境
党建引领
党建工作
团建工作
医院资讯
医院新闻
医疗技术
专科专家
专家介绍
专科介绍
医院文化
医院文化
患者服务
服务信息
就诊须知
门诊排班
体检服务
科室分布
预约挂号
交通指南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
人才工作
人才招聘
招标采购
采购公告
采购须知
资料下载
院务公开
公示
预约来访
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教育 >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
孩子的成长密码,藏在这把“发育体检尺“里
发布人:中山市东凤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11-11
“医生,我家娃1岁还不会走路,是不是太慢了?”
“孩子都2岁了,只会说‘妈妈’‘饭饭’,需要去看吗?”
儿童保健门诊常会有家长们焦虑的提问。
其实,孩子发育是否“达标”,不用靠猜测——由首都儿科研究所牵头研发的
《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
(简称“儿心表”),正是帮助评估儿童发育水平的一项重要工具。
什么是儿心量表?
一把衡量儿童发育的“标尺”
它可不是普通的测试,而是我国儿童保健领域的“国家标准”,从五大核心维度,全面勾勒孩子的发育状况:
大运动:
翻身、坐立、走路,看躯体协调性;
精细动作:
抓玩具、搭积木、涂画,测手部灵活性;
适应能力:
找藏起来的球、搭简单拼图,查问题解决力;
语言:
从发音到说句子,评估语言理解与表达;
社交行为:
会不会主动笑、自己吃饭、听指令,看社交与自理能力。
医护人员会通过游戏式互动观察,比如用红球测试追视、用铃铛看抓握,像画“地图”一样,精准找出孩子发育中可能隐藏的偏离。
为什么一定要做儿心量表?
抓住0-3岁黄金干预期
0-3岁是大脑发育的“黄金窗口”,早发现语言落后、社交障碍等问题,干预效果能翻倍。临床数据显示,18个月前干预孤独症谱系障碍,康复效果会明显提升。
打破“贵人语迟”的误区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晚说话没关系”,但测评中常发现,“说话晚”的孩子,可能早已在语言理解、社交动机上出现预警信号,及时发现才能避免错过干预时机。
定制个性化养育方案
量表结果能帮家长“因材施教”:精细动作弱,就多玩串珠游戏;适应能力强,可尝试益智拼图,养娃不再盲目。
发育评估流程简介
测试时间:
宝宝
2月龄后即可做。
测试方式:
诊室环境温馨,医护人员用玩具、绘本等日常物品互动,比如玩躲猫猫看社交微笑,用积木测搭放能力。这样的方式让孩子在自然游戏中完成评估,不易产生抵触情绪。
家长常见问题解答
问;
发育商分数低就是智力有问题吗?
答:当然不是!环境刺激少、老人过度包办都可能影响得分。曾有个2岁宝宝,因家人事事代劳,适应能力得分仅75,经过3个月针对性训练,直接提升到95。
问:
在家能自己测吗?
答:家长可参考“发育里程碑”(如1岁独站、2岁说双词句)初步判断,但专业测评需要标准化工具和环境,就像在家测体温和去医院做血常规,精准度完全不同。
特别提醒
1️⃣
关注全面均衡发展:
不必过度追求某一方面“超前”,而应注意孩子在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社交等各方面的均衡发展;
2️⃣
重视持续观察
:
一次评估结果仅反映当前状况,持续定期监测、关注发展趋势更为重要;
3️⃣
家庭干预是关键:
每天2小时高质量陪伴——多与孩子交流、共读、游戏,鼓励自主探索,减少屏幕时间,避免过度包办。
孩子的成长没有“标准答案”
但有“科学指南”
用“儿心量表”读懂他的成长密码
守护每一步稳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