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凉好个秋,心血管病人如何“补“对方向?
发布人:中山市东凤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11-06
随着秋风渐起,
天气转凉,
门诊里不少老病友都会问:
医生,天凉了,我能不能吃点啥补一补?羊肉、人参……哪个适合我?
“秋冬进补,来年打虎”的传统观念深入人心,但对于心血管病患者来说,进补绝非“多吃点好的”那么简单。补对了,是雪中送炭;补错了,可能就是雪上加霜。
今天,
就和大家聊一聊,
心血管病人秋冬季节应该如何科学进补。
01进补前,先认清两大“雷区”
雷区一:盲目温补,血压飙升
秋冬季节,人体血管会遇冷收缩,血压不太稳定,容易升高。此时若盲目进食大量温燥的补品,如人参、鹿茸、羊肉火锅等,会导致体内“火气”过旺,引起血压波动、心率加快,加重心脏负担,极易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雷区二:高脂高盐,血脂黏稠
传统的进补食材如老母鸡汤、猪蹄汤、膏方等,往往含有大量的脂肪和盐分。对于患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的冠心病患者而言,这无疑是增加了血液的“黏稠度”,促进了血栓形成的风险,是心血管事件的重大隐患。
02科学进补,记住这四个关键词
对心血管患者而言,秋冬进补的核心不是“大补”,而是“平补”、“清补” ,目标是增强免疫力、稳定血压、保护血管。
1. 补“水”:比补药更关键
秋冬干燥,身体缺水,血液黏稠度自然会升高。充足的水分是稀释血液、预防血栓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建议:晨起一杯温开水,睡前一小杯水。全天保证1500-2000毫升的饮水量(心衰患者需遵医嘱限水)。推荐白开水、淡茶,避免含糖饮料。
2. 补“膳食纤维”:血管的“清道夫”
蔬菜水果中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帮助降低胆固醇,促进排便。对于心血管患者,尤其是有高血压的患者,避免因便秘而用力屏气至关重要(这会导致腹压和血压骤升,非常危险)。
推荐食材:
▪蔬菜:西兰花、菠菜、芹菜、洋葱、黑木耳、香菇。
▪水果:苹果、猕猴桃、山楂(有轻度降脂和活血作用,但胃酸过多者慎食)、橙子。
3. 补“优质蛋白与脂肪酸”:心脏的“优质燃料”
放弃肥肉和动物内脏,选择“白肉”和“好油”。
推荐食材:
▪鱼类:特别是深海鱼(如三文鱼、金枪鱼),富含Omega-3脂肪酸,能保护血管内皮,抗炎、稳定斑块。
▪禽肉:去皮的鸡肉、鸭肉。
▪豆制品:豆腐、豆浆等。
▪坚果:每天一小把核桃、杏仁,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
4. 补“温和”:药食同源的智慧
可以利用一些性质平和、药食同源的食材进行调理。
推荐食材:
▪黄芪:有“补气之王”的美誉,能增强免疫力,对气虚型的心悸、气短有改善作用。可用黄芪10-15克泡水或炖汤(如黄芪炖鸡,但要去鸡皮)。
▪山药:健脾益胃,滋阴利湿,是平补的佳品,非常适合脾胃虚弱者。
▪枸杞子、百合:滋阴润燥,对于改善秋燥引起的口干、睡眠不安有益。
特别提醒:关于“药酒”
绝对不推荐!
酒精本身就会使心率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并影响药物代谢(如阿司匹林、华法林等),风险极高。
心血管患者
秋冬进补“三字经”
避温燥,远油腻
多喝水,食清淡
果蔬足,鱼禽优
慎用药,遵医嘱
适运动,保温暖
对于心血管病友,最有效的“补药”,永远是健康的生活方式、愉悦的心情和遵医嘱规范服药。在考虑任何进补计划前,最好先咨询您的主治医生。祝大家都能安稳、健康地度过这个秋冬!